我國航空物流信息化面臨巨大挑戰 亟待提升
在機場登機時,都會將貨物寄存,拿著一張條形號碼單,等到下飛機的時候,就在貨運口等待貨物隨著滑輪出來,到自己的時候,就可以把自己的貨物提走。這種貨運模式,其實就是航空物流信息化的一個縮影,各家航空競相提升物流信息化,以適應越來越多的貨物運送的要求。
航空物流逐漸走旺
據美國波音公司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目前中國航空運輸總量年增長率超過9.3%,遠遠高于同期全球4.7%的平均增長。
而信息化作為現代航空公司提升效率、整合資源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航空物流信息化,實施準備到位的航空信息化,航空物流能以更安全的方式、更便捷的手續、更短的時間,完成貨物運輸的全過程。
航空物流信息化是以航空運輸為主要運輸形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連接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使原材料、產成品從起點至終點及相關信息有效流動的全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航空運輸因其所具有的高速度、節約供應鏈運輸總成本的優勢,使其成為全球經濟持續增長和全球物流市場健康發展的推動力量。航空物流業比較適合運送附加值高、時效要求高、鮮活易腐的產品。
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增長,航空運輸需求逐漸走旺,呈現加速增長趨勢。在海運與空運的競爭中,航空貨運從價值上已占到了世界貨運貿易額的40%。據國際民用航空協會預測,世界航空貨運業務在今后20年內將增加3倍。
據了解,目前在航空物流領域的信息技術主要是以下四大類:
一是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技術,包括網絡、EDI電子數據交換、GPS衛星定位、GIS地理信息、條碼、智能卡等。
二是管理軟件,包括CCS貨運社區系統、SCM供應鏈管理系統、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
三是運輸、裝卸、搬運技術。
四是倉儲技術,包括自動化立體庫、貨架、托盤、分揀、條形碼、識別系統等。毋庸置疑,航空信息技術正在朝著實時化、智能化和先進化方向發展。
物流信息化期待騰飛
航空物流具有快捷、高效、節約運輸總成本的優勢,已經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的航空物流相比,國內航空物流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以及信息化基礎方面上還有很大差距,遠不能適應航空物流的快速增長。
首先,缺乏一個堅強的指揮中心和內部有機連接的運行網絡,是搞不出成功的航空物流。
真正的現代物流必須是一個指揮中心、一個利潤中心,企業的組織、框架、體制等形式都要與一個中心相符。
一方面,要求分部堅決服從總部,總部對分部有高度的控制力,分部在作業上作到專業化、流程標準化。
另一方面,總部必須具有強大的指揮、設計能力、對市場把握的高度準確性和控制風險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對市場的迅速反應能力,必須以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做保證。
在現代物流的管理與運作中,信息技術與信息網絡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就是公司形象和核心競爭力的標志。
因此,大型的專業物流企業通常都設有運作管理系統、質量保證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和客戶管理系統。
其次,在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上也明顯滯后。最為突出的問題有二:一是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都還比較落后,如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物資需求計劃(MRP)和企業資源計劃(ERP)等物流管理軟件,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水平較低;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以EDI、互聯網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當前,由于許多航空貨運企業選擇自行開發或委托其他計算機信息網絡公司合作開發計算機貨運管理系統,各自使用的技術不同,設備互不兼容,無法實現全國范圍的聯網,而且功能不夠完善。造成了貨運信息資源和網絡技術資源的嚴重浪費,嚴重制約了我國航空物流的發展和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中國航空企業作為代表中國形象的先鋒和窗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相信隨著加強IT技術的應用投入、與國外同行盡快縮短差距等方面,中國航空企業不僅有著切實的目標,更有詳實的實施計劃和操作實力。